國內讀書和加拿大留學有什么不同?真的很不一
來源:未知發表時間:2023年05月08日 16:42:07瀏覽量:
我們從小就會被長輩灌輸思想,長大后去國外吧,看看那精彩的外面世界。但我們也曾經辟謠,外國的月亮好像也并沒有比較圓。可是留學卻逐漸的成為了一種趨勢,又好像是一種跟風的潮流。外國到底有什么好,每年砸進幾十萬的費用,真的會學到更多的東西嗎?其實,在國外讀書和在國內讀書的差距,不僅僅是學術水平,更多的,是生活……
學習考試:
若論學術水平,加拿大的好大學的確是很多,但是只要自己有能力,在哪都會發光。但是拋開學術不談,只考慮教學模式的話,不得不說,加拿大真的會略勝一籌。
在國內,我們的學習是為了考試,可能平時都在無比安逸的狀態下度過,學期的前幾分之一根本就沒有學會任何東西,但是那又怎樣呢?只要臨考試之前突擊一下,背背答案,劃劃重點,照樣是可以低分飄過。
但是在加拿大就不一樣了,加拿大學生的生活和我們之前想的那些大不相同。他們的確是不看重期末考試,因為期末考試所占的比例只是一小部分,而還有大部分來源于平時,各種test、presentation、essay、各種隨堂測驗,各種各種……只有你想到的和沒想到的。
花 費:
能用錢解決的問題,都不叫問題,可現在的問題是,能用錢解決的問題,我都解決不了……
國內讀書,再少的生活費也是將就著夠花的,畢竟假期那么多,離家又不遠,過不下去了找(湊)個假期回趟家,先吃上一頓好吃的,搜羅點必備品,然后順便捎點零花錢,恍恍惚惚又可以撐到期末結束了。
但是出國之后就不一樣了啊,離家那么遠,機票那么貴,動不動就回家?別鬧了,哪舍得。交完學費和房租之后,感覺自己還很有錢的樣子,可是要不怎么說圖樣圖森破呢,幾個星期或者幾天過去,突然發現自己所有的家底已經花了大半部分……額,錢都去哪了?那誰知道,反正吃飯花錢,坐車花錢,生活用品花錢,生病花錢,嗨皮花錢…反正就是花不完的錢和不夠花的錢。
時間安排:
一天24小時,額,好像說的都是廢話。可是,對于這24小時,卻又有不同的意義。
在國內,雖然也有豐富的課余生活,各種社團、學生會、部門什么都參加,可相信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,都是前幾天圖個新鮮,新鮮感過去之后,大部分都會回歸到同一種頹廢生活,畢竟我們的高中太苦,“上了大學就解放了”成了我們最大的動力,終于到了大學,怎能不好好享受一下這份解放。于是除了每日的正常上課(甚至連課都不去上),大部分的時間是lol或者是追劇,一天24小時總是覺得那么的漫長。
但是只要一大加拿大,生活總是處于一種緊張的忙碌中。初到的那段日子,由于還不熟悉,需要想辦法參加各種活動,進入社團俱樂部,到處去旅行,以此來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和歸屬感。但是時間久了,發現學生的日常生活并沒有發生什么改變,依舊是參加各種活動,準備各種作業考試,平時還會在小伙伴們的帶動下健身,一天24小時總覺得不夠用,恨不得48小時才好。
精神狀態:
精神狀態是不是只有“正常”和“非正常”之分?不,可能還有第三種,那就是留學生……
在國內讀書,若說壓力,那是在高中的時候達到了極點,每天圍繞在自己周圍的都是一些聽上去就能立刻打雞血的勵志語,但是只要高考結束,整個人好像把所有的壓力都能釋放出來,到了大學,除了考試前夕,很少能有神經緊繃的狀態了。就算遇到什么挫折困難,周圍也是有一群的親人朋友,出去狂吃一頓,或者嚎兩嗓子,所有的不愉快都可以過去了。
但是如果出國讀書,國外的高中是學習玩耍兩不誤,而大學則是緊張而有序,如果在國內讀完高中再出國,會發現剛從一個坑里出來,又掉進了另一個坑。換了環境,升了學校,可是壓力卻一點都沒有減少,雖說娛樂活動很多,但是是不是的寫作業到凌晨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。最最難過的,一個人在國外遇到的困難挑戰太多了,可是卻又舉目無親,所有的委屈、孤獨都要自己一個人承擔。明明在心中已經碎了,可是第二天仍然得強打起精神去參加presentation。 文章標簽: